双峰县公安局创新社区警务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2021-08-23 15:46:25          来源:双峰党员E家 | 编辑:吴浪 |          浏览量:12079

2020年以来,双峰县公安局深入学习贯彻省厅提出的县域警务风险防控新理论,精准把握基层社会治理新要求,积极探索社区警务工作新模式,选择在原永丰水陆派出所城南警务室试点,打造了集风险防范、情报收集、人员管控、法律宣传、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的综合性社区警务实体,推动了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得到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陈旌同志的高度肯定。全市县域警务现代化建设现场会在双峰召开,城南警务中心模式得到会议专题推介。

一、 更新理念,拓展社区警务宽载体。

​一是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时代社区警务服务人民理念,推动原有的管理型、粗放型的传统社区警务向服务型、集约型新时代社区警务转变,坚持“把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的理念,有效改善了社区警民关系,筑牢了社区警务工作的群众基础。二是优化警力配比。改变原有的警力分散、缺乏合力的做法(城南警务中心原有民警1人,辅警12人),在永丰水陆派出所挑选一名优秀年轻民警下沉至城南警务中心担任社区民警,把原在村(社区)警务室工作的辅警集中在中心办公,由民警统一协调指挥,优化中心的人力配比,提升了工作效能。三是升级级警务平台。坚持以简单、实用为基础,对原城南警务室的功能布局、办公设备、警用装备、标志标牌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全面打造功能全面、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装备齐全的综合性社区警务平台。如,在2020年4月开展第二代身份证指纹补录时,城南警务中心主动对接辖区内的村(社区)和企业单位,将指纹采集机搬到村(社区)和企业单位,对行动不便或年纪偏大的居民预约时间上门采集,用实际行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二、 优化机制,焕发社区警务新活力。

一是明确职能定位。城南警务中心原有职能主要是“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和安全检查。针对原有职能定位不明确、不全面问题,严格落实社区警务工作标准,明确风险防范、情报收集、人员管控、法律宣传、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等六大工作职责,健全完善中心管理运行各项制度,确保了社区警务工作有章可循。二是明晰管理层级。为避免多头指挥、重复工作的局面,明确城南警务中心作为永丰水陆派出所下辖社区警务中心,中心负责下辖12个村(社区)警务的社区警务工作及各项基础工作,明晰了中心的层级定位, 保障了社区警务指挥集中统一、不走弯路。三是集聚工作合力。以推进网格化管理为契机,积极争取街道党委支持,做实做细中心下辖12个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把12个村(社区)划分为72个网格,明确网格员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补充力量,构建了街道、派出所、警务中心、村(社区)、网格等五个层面抓社区警务的工作格局,凝聚起强有力的社区警务工作合力。2020年下半年以来,对重点场所开展安全检查458次,排除安全隐患38起,配合抓获违法犯罪人员54人,调解矛盾纠纷78起,有效管控各类重点人员441人,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

三、科技武装,注入社区警务源动力。

一是坚持科技定位。坚持科技兴警不动摇,致力于把城南警务中心打造成新时代科技化社区警务中心,配齐配强科技信息化装备,组织中心民警、辅警开展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确保中心全体民警、辅警熟练操作高科技装备,推动中心社区警务工作与大数据接轨。二是完善风险管控。聘请互联网公司专门研发了“县域社区警务管控平台”, 采用无人机航拍建立三维电子地图,搭建后台数据库和终端操作端口,对辖区的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房屋人员等实行可视化管控和风险维度等级分类标注,澄清了中心下辖村(社区)的风险底数,实现了风险动态实时可视化管控。如通过三维航拍地图及房屋标识,协助兄弟单位提供嫌疑人的家庭位置、家庭成员以及周边情况,助推兄弟单位行动更加高效准确。三是推动信息共享。深入推进警企合作,对三维电子地图进行定期更新,对后台数据进行及时维护,根据平台运行的实际情况对终端操作端口进行有效扩充,确保平台数据真实、功能全面、操作便捷,实现对“县域社区警务管控平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有益补充。如,在今年高考结束后,城南警务中心接到文正学校要求疏导交通的求助电话,第一时间利用天网监控平台等信息化系统指挥,有效调度现场辅警疏导交通,仅用2小时就将 700余名学生及500余辆接送车辆安全送离,确保无一交通事故和安全意外发生。

责编:吴浪

来源:双峰党员E家

  下载APP